健康養生
初識艾條艾灸養生

今年過年回娘家的故事時候,聽姐姐說起她的同事很多在用艾灸溫灸來治病保健養生,去年有一次她同事買艾條的時候我姐也托買了三盒回來,拿了一盒給外婆,外婆的腳風濕,姐姐就叫外婆痛的時候拿來灸一下能緩解疼痛,后來問了外婆,她說痛起來就灸,也不知道穴位什么的,就是哪痛就灸哪,果然效果挺好,灸了之后就不痛了。因為外婆年紀也大了而且還要帶小孩就沒有堅持按療程連續灸,就是每次痛起來才灸,灸了也能比較長時間不再痛,比沒灸之前好多了。另外我姐自己也開了一盒出來,艾條因為卷棉紙的關系燒起來會有些煙,我姐住的房子比較小,通風沒那么好加上上班忙就比較少用。而另外一盒就給我拿回家來了。
回到家后我由于不懂也不認識這種艾灸,就把它擱抽屜里沒去用。過了一兩個月,好像是在國歷3、4月份的時候看了一個連續劇《趙氏孤兒》,里面的陳大夫陳嬰在給屠岸賈夫人看病的時候就用到了艾灸,春秋時期這種艾條被稱做艾篙,因為屠岸賈夫人當時有身孕在身,不宜用藥,最好就是用艾篙熏。在當時這種治病方法就是常用的而且特別有效的一種方法,可治許多的病癥。也就是從那時起,我想起了從我姐那里拿來的那盒艾條,這種艾篙熏烤不就是現在的這種艾條艾灸的方法嗎?于是我就上網搜索艾灸,現在網絡發達也真實方便,一搜索就出來一大堆相關知識。
艾條用艾葉作為原料,艾葉是作為一種藥,有藥性,《本草綱目》中講到這種藥性可以入肝脾腎經,入心經,對五臟有好處,而且這個藥歸經,對各個經脈都有好處。這種藥還有治病的作用,通經絡,溫通,驅寒濕,能安胎止血,能增強人的免疫能力,能抗病毒。而且這種艾燃燒起來的灰是凝聚在一起的不容易掉,熱力溫和,這種熱力不是停留在表面的,由于艾的作用,它的熱力會慢慢滲透到體內經絡中,要是你的經絡通的話,它還能在經絡里面串開,游走,要是不通的話,經過一段時間的艾灸之后它會慢慢的打通你的經絡,也能感覺到這種熱量在經絡里面串開,隨著慢慢的灸通,就會越串越遠。所以說它就有防病治病的作用。
艾灸的方法分為很多種,下面分別列舉出來:
一、艾條灸就分為:
1、溫和灸: 點燃艾條后放在穴位上方進行溫灸,保持大概2-3公分的距離,不能太高也不能太低。
2、雀啄灸:點燃艾條后在穴位上方高低的移動,在穴位有點熱了再抬起來再往下移,一來一回。
3、回旋灸:點燃艾條在穴位上方周圍轉著灸。
二、艾柱灸分為:
1、直接灸(分為瘢痕灸和無瘢痕灸):艾柱貼在穴位上點燃放在穴位上直接灸。
2、簡介灸
(1)隔姜灸--姜是溫熱的,艾的熱力借助姜的熱力,溫通的熱力就更強了。姜的厚度大概在兩個硬幣的厚度,在姜上扎幾個小孔,把艾柱放在姜上面再穴位上灸
(2)隔蒜灸--蒜是殺毒的,解讀的作用更強
(3)隔鹽灸--消炎的作用更強,主要用在灸神闕穴(肚臍眼位置)
以上是我通過一些視頻和介紹中學習到的艾條和艾灸方面的一些基本的知識,拿來和朋友們分享一下。另外還了解了一些病癥選擇穴位的艾灸方法等相關的知識,我會在今后抽時間逐步發給大家共同來學習。
我在看了這么多相關資料后,真的后悔怎么現在才認識這種我國傳統中醫保健養生的艾灸方法,雖然我老家那邊也有這種艾葉,在清明的時候還有用這種艾葉做粿吃,冬天也有用它煲狗肉之類的,產婦坐月子還用它來洗澡,就是說艾葉有很補的作用,可我卻到現在才知道有這么一種用陳年的艾葉制成的艾條做艾灸的保健養生療法。我想年青一輩的應該大部分都不知道有這種艾灸療法吧,一些中老年人可能會知道。現在我知道了,可就得好好學習,我也會將學到的分享給大家,大家也可以去網上搜索更多的資料,進來交流共同來傳播我們的中醫文化。 民間就有流傳“家有三年艾,郎中不用來”的說法,艾灸就是我國中醫文化的一顆璀璨的明星。
此文轉自網絡,如有侵權請及時聯系刪除!
標簽: 艾灸養生
